close



  在當今的意大利,甚至全歐洲,意大利面都毫無懸念地爬上新竹早午餐了美食排行榜的第一名。而意大利人也用這一道簡單卻好吃的意大利面告訴全世界,慢吞吞的享受生活才能創造出關於味覺的文化。

  總覺得去意大利不好好享受美食的話那完全就等於沒去過意大利。

  不管是羅馬大街小巷上打著《羅馬假日》招牌出售的各式各樣的冰激凌,還是米蘭教堂廣場附近出現的大大小小的咖啡館洋溢著的各式各樣手工拉花的號稱全意大利最贊的咖啡,又或者是威尼斯的小餐館裡那些用歷史故事告訴你曾經只做給男神們享用的提拉米蘇,還或者是全意大利的餐廳都會為你准備的老少鹹宜的匹薩。

  總之鎖定意大利,比起用眼睛去看,更重要的是用舌尖去體驗。吃遍南南北北,大街小巷,最終發現最樸實無華,平易近人的美食居然不是剛剛提到的那些挑逗舌尖細節的味道,而是來自於幾個世紀之前最傳統的意大利面。

  意面裡的意大利美食文化

  說到意大利面,不禁讓新竹義大利麵很多中國人聯想到我們同樣是吃了好幾個世紀的面條。更有甚者甚至猜測這意大利面會不會是當年那個寫下了《馬可•波羅行紀》的老外在中國游歷了一圈兒之後把我們中華民族偉大的面條或者是米粉傳入了歐洲呢?

  實事的真相仿佛並不是我們所一廂情願的猜測,因為只要你認真的翻閱,馬可•波羅寫下的這一本厚厚的書,就能發現在他的旅行中,確實見到了由高澱粉含量的谷物粉制作的面條,但是他在描寫面條這種食物的時候,用的已經是他熟知的意大利面的名字。比如細面(Vermicelli)和寬面(Lasagne)。由此,新竹咖啡廳我們不難推斷,早在這位知名的行者游歷東方之前,意大利面這東西便早就在民間極為盛行和普遍了。

  那麼意大利面到底是怎麼來的呢?在各種各樣的故事和傳說當中有一種說法最為有趣,那就是最早的意大利面並不是意大利人發明和烹飪的,制作它的人居然是阿拉伯人。據一些史料記載,在中世紀的時候,四處游牧的阿拉伯人需要一種便於攜帶和保存的食物來填飽肚子,而當他們游歷至西西裡的時候,發現了當地出產的硬質小麥,憑借這種材料,阿拉伯人發明了最早的意大利面。

  12世紀中葉,阿拉伯地理學家易得裡斯在他的西西裡游記中曾經描寫了有個叫托拉比亞(Trabia)的小鎮,每年,那裡都會出產大量的意大利面,通過船只販售出去,不僅僅是運動到歐洲,更遠的,甚至已經運送去到了中亞。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所謂意大利面,並不是意大利人制造的面條,而是制作這種面條的食材來自於意大利,然後,就從這裡開始,發揚和傳承了下來。

  如果讓意大利人跟你分享關於意大利面的趣事,估計每個人都能夠講上三天三夜也講不完,甚至都不帶重復的,這裡有歷史上的那些傳說,也有真實發生的身邊兒的小事兒,甚至是講述著的爸爸、爺爺、爺爺的爸爸或者爺爺的爺爺發生的事兒。

  在我的印像當中,意大利人的記性一直不是很好,隨了他們大大咧咧懶懶散散的性格特點,甚至有人說這是因為意大利人愛睡午覺,睡午覺的人記性都不大好,那麼他們嘴裡的故事便多多少少變了點兒原汁原味兒,而多了些演繹和遐想的色彩。不過拋開街頭巷尾遇到的人講述的家長裡短的和意大利面有關的故事之外,在意大利的政治歷史裡面出現最多的不是政客們的名字,而是意大利面的名字。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意大利面
    全站熱搜

    youyouchun6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