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魯迅先生的葬儀,代表著中高雄葬儀國文化人所受到的最大的哀榮。也是參加過葬儀的文化人常常憶及、並在文筆中提到的大事。至今,仍然引導著我們去探究那時候所發生的一切……

 

1936 年10月19日晨5時25分,魯迅先生在他的寓所與世長辭。這個令人震驚的噩耗很快傳布開來,和魯迅相熟的人們匆忙奔向大陸新村,向魯迅作沈痛的告別。有 識之士意識到必需盡快錄制向魯迅先生作最後告別的膠片,由歐陽予倩帶領的明星電影去拍片,畫家、雕塑家、攝影家們也拿起了他們手中的工具,記錄了許多令人 難忘的曆史性場面。

 

尤其在《訃告》發出以後,魯迅的遺體移到了膠州路上的萬國殡儀館。三天裏去瞻仰憑吊的人數達萬余,發生了很多令人感動的悲痛情景;最後的送葬遊行,更激發了人民群衆在民族危亡的時刻,對巨星殒落的沈痛不舍和抗戰激憤。

 

魯迅先生的葬儀,不僅是簡單的家庭哀痛的記錄,不僅是一個偉大作家生命的結終,更是“中國文學史上空前的一座紀念碑”。

 

這 些具有曆史意義的照片,部分在當時的報紙和刊物的魯迅紀念專輯上配發,産生了很好的效果。我的父親孔另境在魯迅先生葬儀中擔任治喪辦事處的“幹事”之職, 在四天的喪事中,他在靈前照料操事,無法分身拍攝具有紀念意義的相片。當時的攝影師很多,還有不少自備相機的人。所以,待喪事完畢,他將幾位攝影師送他的 相片,粘貼組合成專題相冊,永志紀念。這是一本有著特殊意義的相冊,是一本記載魯迅逝世葬儀全過程的相冊,也是我從小時候起就翻閱的“孤本”相冊。這本相 冊平時收藏在和魯迅有關的一只書櫥裏。

 

不知你是否注意到,在參觀上海大陸新村魯迅故居時,二樓魯迅臥室靠窗左邊有一 口書櫥。它不很起眼,也不高大,淺棕色的木質外表,打開外面的兩扇玻璃門,裏面有四格空檔,可以放開本比較大的畫冊之類的書籍,取用很方便。櫥門上有個 鎖,還有兩道對稱線的木裝飾,像是一對眉毛,上面有四道線。櫥的下方有兩只抽鬥,和書櫥一樣的深度。抽鬥上和櫥門上都有比較精致銅質的小挂件,那是派把手 用處的。就是這樣的書櫥,我們家也有一個,造型、樣式、顔色和用料都是一模一樣的。

 

這口書櫥是魯迅先生親自設計,請 木匠師傅定做的。這件事好像還沒有人說過並加以考證。我以爲,時間在1933年4月至1935年3月之間。因爲,那時茅盾和魯迅住在同一弄堂,隔一排的前 門對著後門。他時常到魯迅家去,那天正好碰到木匠師傅送書櫥上門。茅盾很喜歡魯迅設計的書櫥,因爲它很實用,也很結實。于是請那木匠師傅爲他同樣的做一 只。這樣,茅盾家也有一只和魯迅家裏一樣的書櫥。

 

後來,因爲戰亂,茅盾高雄骨灰罐全 家離開上海,把書櫥送給了他的內弟——我的父親孔另境。父親很珍視這口書櫥,在上海搬家幾次都伴在身邊。從我懂事的那時候起,那只書櫥就在北四川路父親的 書房裏,我對它的興趣在于書櫥裏有很多照相本,翻著它們有很大的樂趣,其中最精美的一本厚厚相冊,這是魯迅葬儀全過程的照片專集。我是從這本相冊裏認識魯 迅先生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ouyouchun65 的頭像
    youyouchun65

    糖尿病

    youyouchun6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